調查:僅成八受訪者願嘗試跨境養老
Release date:2025/08/21
  • Share to:

【澳門日報消息】澳門社會保障學會今日上午十一時半假皇冠假日酒店發佈“2025年澳門長者服務需求與跨境養老調查”報告。調查訪問逾千名四十五歲以上居民,發現六成多受訪者對自身經濟狀況評價為“一般”或“比較不好”,且主要收入來源依賴工資(33.5%)和政府津貼(20.1%)。

儘管政府推動大灣區養老合作,惟僅約一成八人表示願意嘗試跨境養老。拒絕的主要原因是醫療銜接顧慮、情感與社會網絡割裂、資訊不對稱。六成多人需定期就醫,但對內地醫療體系(如報銷流程、語言)缺乏信任;近五成人與配偶同住、兩成多與子女同住,跨境遷移可能導致家庭分離等,強化對本地養老的依賴;不足一成受訪者“非常了解”跨境養老政策,反映政府宣傳不足。

研究人員指出,高達八成多受訪者選擇家庭養老,但本澳生育率低,未來子女供養能力或進一步下降;約兩成人獨居。健康與情緒問題更突出,受訪者中16.5%“比較不健康”、40.8%“有時抑鬱”,但社區支援不足,逾三分之一人從不參與義工或社會活動,或加速認知衰退與孤獨感。認為現有養老政策偏重經濟與醫療,忽視社會參與對生活質量的影響。

學會會長陳建新指出,當前養老體系正面臨經濟、居住、服務及跨境養老四大挑戰,建議強化經濟保障,如推動年金等金融創新;優化長者居住環境,具體可實施分級租金制度的長者公寓政策,並加大舊樓適老化改造補貼;加強社區健康服務,推廣遠端醫療等創新模式,提升養老相關支援服務的覆蓋率;培育銀髮產業,例如提供政策優惠、設立專項發展基金;並加強與大灣區的跨境協作。透過多維度的改革與公私協作,才能為澳門長者構建“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安”的幸福晚年。



 
Views:114